返回第十四章 怯薛军至(1 / 2)凡俗江湖首页

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,雪花纷纷扬扬的从苍穹之上飘落下来,四周就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,大地早已经变得银装素裹。

如此雪景,没有人去感叹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。此刻的九州大陆上,无论是达官贵人,还是平头百姓,亦或是流离失所的灾民,望着这皑皑白雪,不禁愁从心中来。

平头百姓愁的是大雪封山,接下来的日子又要难过许多了,流民愁的是在深秋时就死了那么多人,冬季来了,这要怎么活?达官贵人愁的是如今天下暗流涌动,自己的安稳日子还有多久?

不管众生如何,此刻在豫州与冀州的交界处,有一支两千人的军队正在高速疾驰,胯下的骏马,在高速奔驰的时候,唇间不断的冒着白气,那是剧烈的运动导致的快速呼吸而产生的热气。

奔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着明亮银光铠的青年男子,无论是头盔、护心镜、护臂、护膝,还是脚下的战靴,皆清一色的泛着冷冷的银光。男子剑眉星目,身材不算魁梧,却给人很有爆发力的感觉。这领头的正是大元皇室第一禁卫军怯薛军的副统领----木华律。

怯薛军,这支由大元帝国贵族子弟组成的军团,在大元帝国一百多年的建国史中,从未有过一败。由大元四大家族轮流任统领一职,每换一朝轮值一次,其余三家没有轮值的任副统领一职。可以说,怯薛军是四大家族的私产也不为过。

四大家族分别是:木华家族、博尔家族、博罗家族、齐拉家族。四大家族又以木华家族实力最为雄厚,只是按照祖先规矩,如今的统领一职是齐拉家族齐拉桓担任统领一职。

木华律,从小在一众家族子弟中就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赋,无论是军事策论,还是骑射武功,都是家族年青一代中最顶尖的那个。

十三岁进入怯薛军,先是在自己叔叔手下历练,然后经过五年的时间,历经大大小小百余次战役,不曾一败,军中人送外号“不败战神”。在赫赫战功的加成下,木华律年仅十八岁就做到了怯薛军副统领的位置上,要不是祖宗有规矩,恐怕现在坐在统领位置上的就是木华律了吧。

怯薛军副统领一做就是十年的时光,十年来,因为要守卫京师的缘故,木华律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带兵征战了,怕是这九州天下早已经忘记了木华律这号年轻猛人了吧。

带领着两千人的怯薛军一路疾驰,紧跟着木华律的亲兵之后就是这支怯薛军的旗官队,两千人的队伍,旗官就有两百人,十分之一的战力就配置在了这些手持各种军旗和令旗的旗官身上了。

众旗官手中,最显眼也是最为威风的两面旗帜就是在大军前面的那两面,一面是刺金大旗,上书一个气势逼人的大字----元;另一面这是比这一面略小的旗帜,旗帜是暗红色的,仿佛血液干枯后的那种颜色,似乎是想表达这面旗帜是有血染红的,旗面上绣着两个蓝色大字---木华。

为什么要配置这么多旗官?这不得不要说到战场的形势了,由于人的声音传递能力有限,就算专门修音功的人,多数也是发出“哼”、“哈”、“吼”之类的简单的声波攻击,很难说出完整的语句。少部分能够说出完整语句的,却多数是传音入密的法门,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,简直就是鸡肋。那么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令旗以及旗语。

因为令旗与旗语是需要将士们牢牢记住的,不同的将令对令旗的旗语编译也有不同,这主要是防止敌军通过旗语获得己军的指令。前朝之所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,被大元取而代之,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大元兵威强盛之外,就是前朝的军事制度导致了兵不知将、将不知兵的尴尬状况,都兵与将互相不认识了,更别说什么旗语了。因此,这样的制度,固然使前朝是历朝历代中造反最少的一朝,也是小战役中胜率最高的一朝,但关乎存亡的大战,几乎是完败。

星夜兼程,怯薛军终于在距离临安城两百里的一座小镇上,停军修整三日。

一座江南园林风格的庭院的后院花园中,依然甲胄在身的木华律正坐在一个观池榭中,手里拿着的是最近这半个月的情报。

战争,大多数时候打的不过是情报罢了。

这半个月的情报,只要跟木华律此行目的有一丝关联的都统统被送过来了,只是这半个月都在急行军,到现在才有时间整理而已。

这半个月,冀州又乱了很多,明显的是有人在幕后推波助澜。

除了韩虎这个首叛之外,冀州各地又有大大小小一百余起起义,而其中最大的一起则是胶州刺史余成定的反叛。

据帝国可靠消息,这胶州刺史暗里早已是冀州牧的一条忠犬,明面上却一直跟冀州牧姬康水火不容。此次的造反,恐怕是冀州牧姬康的一次试探吧。